武汉晚报消息(记者刘璇)8个月前右脚跟腱断裂,刚恢复打球2个月,左脚跟腱也断了。医院足踝外科见到了刚做完跟腱修复手术3天的杨女士。手术后她才知道,自己个子矮,因此跟腱也天生短和细,更容易受伤,羽毛球并非最合适的运动。 该科黄若昆博士透露,科室每个月要接诊十多例跟腱断裂的病人,八成都是打羽毛球出的事。其中,三四十岁的中年人、久坐办公室的白领、心血来潮突击运动的人最容易中招。 8个月内双脚跟腱先后断裂 45岁的杨女士常年坐办公室,业余时间喜欢打羽毛球。一周一次,坚持了六七年,当然水平仍是“菜鸟”级。 “以前我一直打混双,站在网前,2个半小时打下来,一滴汗都不出。”感觉运动量不够,1年前杨女士改打女双,“满场跑动接球。” 3月15日周六晚,后半场快结束时,一个猛然后退接球,右脚后跟好像被打了一闷棍,脚一软坐到了地上,虽然疼,但忍忍还可以走路。“能走,骨头应该没事。”杨 女士直接回了家。 周一上班和朋友聊起此事,朋友建议杨女士最好做个核磁看看。次日一早,杨医院,一检查傻眼了:跟腱断裂,碎得像一块被撕开的破布。当即被骨科收治入院做了跟腱修复手术。 半年后,杨女士重新拿起了拍子。11月12日,她和朋友到球馆打球。一个网前抢接球,左脚刚一蹬地准备发力,脚后跟好像被什么猛地拉扯了一下,当即瘫坐在地。 脚不太疼,杨女士5医院,结果再次令她目瞪口呆:左脚跟腱也断了,医院足踝外科。 瘦高个比矮胖人的跟腱要长 门诊中,跟腱断裂十个人中有八个都是打羽毛球出的问题。黄若昆解释,羽毛球接发球时,脚尖都是踮着的,跟腱始终处于紧张状态,时间一长,肌肉和跟腱容易疲劳。脚在蹲地起跳的瞬间,全身力量都集中在跟腱上,突然间巨大的压力可能导致跟腱瞬间断裂。 主治医生赵晶晶透露,杨女士的跟腱天生就比别人短细,这是她受伤的主要原因。他透露,正常人跟腱长8-10公分,有拇指粗,最长的有15公分,而杨女士的跟腱只有5公分,小指般粗细。“就好比是一根又短又细的牛筋橡皮筋,强行把它拉得很长,自然容易断裂。” 跟腱部分越长,越适合做弹跳性的运动。“跟腱短的人最好不要选择剧烈的弹跳性运动”。怎么知道自己的跟腱长不长呢?赵晶晶说,核磁共振可以清楚显示。生活中也有简单的办法判断:瘦高个的人跟腱相对长一些,矮胖的人跟腱短一些。 跟腱断了不太疼易被误作扭伤 “跟腱处血运不足,断裂后出血不会很多,伤者往往不会感觉到特别疼,且患处会迅速肿胀,经常会被误认为是扭伤。”赵晶晶说,很多人拍片子看到骨头没问题就认为问题不大,不去管它。虽然,跟腱断裂不做手术也有自然愈合的可能,但是断裂处填充的都是疤痕组织,稳定性和弹性都不够,容易再次受伤。如果发现走路无力,特别是不能用前脚掌着地,上下楼时感觉脚的支撑力不够,都要当心。 他提醒说,断裂后重新生长出来的跟腱纤维排列是杂乱无章的,它会根据日常活动受力的方向自动重新排列。要重塑到原来的强度,需要1年左右的时间。 高跟鞋伤跟腱慢跑锻炼跟腱 爱美女士穿不合脚的高跟鞋,也易引起跟腱磨损。黄若昆说:不少人脚后跟磨破后,就在伤口处贴一张创可贴了事。伤口形成老茧,鞋子压迫跟腱,导致跟腱血液循环不畅,跟腱和肌肉弹性变差,稍微一动跟腱就断了。 许德生医生曾经在国青篮球队做过一年随队队医。他告诉记者,提高肌腱纤维的拉伸极限的运动方法:首先要保持足够的运动频率,每周至少锻炼2-3次,每次40分钟以上;其次是运动前保证15分钟的热身时间,关节、肌肉都要活动开;慢跑是拉伸跟腱极限最好的运动,在跑步和运动时选择厚鞋垫铺在鞋底,也可以缓冲动作对跟腱的冲击。 在羽毛球运动中,跨步,起跳击球较多。因此,在运动中,由于强烈的急停、变向或跟腱韧带劳累过度容易引起跟腱断裂,并且在以下情形容易受伤害:拉力产生过快、斜向之受力方向、受力前以施加外力。调查中虽然跟腱断裂的发生率不高,但是它的重复受伤率却比较高,并且跟腱断裂的发生对爱好者将会带来诸多不便,并且治疗的时间也比较长,因此,对跟腱断裂的预防应引起广大爱好者的注意。跟腱断裂通常有明显的外伤史,患者常有小腿被踢或击打的感觉,有时可听见“嘭”的巨响。患者局部立即可感觉到疼痛或轻微疼痛。有些患者不能行走或行走识破行。患足多呈外旋位,即所谓的“八字脚”。在发生这样的情况下应立即停止运动,去医院检查跟腱是否真正断裂,应进行及时治疗,以免耽误最佳治疗时间。 预防改善措施: 1在运动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,以便将身体的兴奋点调节到最适宜的状态,使肌体各部的机能活动加强。 2运动中需要注意加强保护和自我保护:踝关节处事用护套;增加运动量必须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。 3如果运动中出现疲劳或疼痛时,则要休息几天。激烈运动后,第二天应休息,以求适度舒缓。 4正确掌握技术动作要领也是十分重要。要在完全掌握技术动作要领后再开始练习。 ——关于我们伟士/WISH,专注网羽30年! ——分享内容 提醒:如果觉得这篇文章不错,欢迎将此文分享到朋友圈。点右上角的“...”选择“分享到朋友圈”即可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