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月16日上午,南京马拉松鸣枪起跑,2万名跑者踏上赛道。 就在此前一周,一篇名为《中国式马拉松骗局,商业驱动下的蒙骗与狂欢》(以下简称《骗局》)的文章刷爆朋友圈,不知南马的2万名跑者中,几人读过此文? 当下,马拉松已被赋予了更多人需要的诗情画意,足够同各个职业群体轻松对接,再加上公益创新的因素,各地这几年争相“上马”。年,全国仅有50多场马拉松赛事,到了年,注册在案的全国马拉松及相关赛事多达场。 按照这种增长速度,未来,只要你愿意,你每天都可以跑一场马拉松,还可以领略祖国各地的风土人情。 今年3月份的广东清远马拉松,被媒体戏称为“最受伤”马拉松,总计两万名的参赛选手中,有1.2万人接受救治;4月份,杨陵农科城马拉松和德兴铜矿马拉松,各有一名选手在比赛中猝死。 《骗局》一文一出,部分马拉松爱好者开始怀疑自己的爱好是否真的是个骗局了,但《骗局》之中另有骗局。 1、文中说,“年墨尔本奥运会万米长跑冠军、苏联功勋运动员库茨死于心脏病,很多长跑运动员也是早早的死于心脏病。” 但其实,目前的资料记录显示库茨其实是死于过量服用安眠药。 2、文中说,“长跑和马拉松运动员死于心血管疾病的比例高达77.5%。” 其实这一数据还没有发现科学的来源,按照目前的数据统计,80岁以上人群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概率超过85%,似乎也是有一定“道理”的。 医院心血管外科主任陈灏近日接受采访时表示,过量和不当的剧烈运动(如马拉松长跑)确实有可能引发心血管疾病,建议普通人做足准备再参加。 3、文中说,“心肺太脆弱了,人不死,心脏不收工,任何的运动,都尽量不要给心肺造成额外的负担,长跑时只有心和肺在狂喘,美国慢跑协会会长的命就是这么被磨掉的。” 据了解,没有查到文中所说的这个慢跑协会会长到底是谁。 不过,文中关于“马拉松经济”的言论本人倒是很认同,不管你爽了还是伤了,,马拉松夺不夺命实在也很难说清,但确实城市形象得到提升、周边商家也可以赚钱,举办场次-年度增长场就是有利可图的例证。 国产马拉松,始终觉得还是变了味。 (重庆国际马拉松现场,模特举着商家的宣传LOGO在赛道奔跑) 马拉松是“中产的健康生活”但你是中产吗? 成功人士领跑、酷炫的奖牌、巨大的社交圈、真正的健康生活方式,似乎这都是吸引马拉松爱好者的亮点。 但现代人应当具备最基本的常识和判断力,商家忽悠你成功人士爱跑步,他要是说梁朝伟打飞的喂鸽子才叫生活,你是不是也要办一张机票年卡?跑步就是跑步,跟“真正的生活”没有半毛钱关系。 “成功的人,再忙也要跑步”,“跑步,只为真正的生活”,这些加工后的马拉松文化非常巧妙地迎合了受众的需求,成了精神消费升级的一部分。 马拉松组织者将马拉松打造成了一种高大上的酷炫体验方式,拉动了马拉松的周边体育产业,但这是“周瑜打黄盖”,中产阶级需要相互砥砺的情感支持,但你是中产阶级吗? 有人希望通过马拉松圈的社交进入更高的圈子,我想说那得看你情商。 (马拉松赛道变成了巨大的广告场地,各种宣传品让马拉松选手举步维艰) 马拉松到底有哪些健康风险? 全程马拉松共42.公里,据测算,过程中平均每只脚撞击地面约~次,并且公路路面较硬,有些地方坡路较多,路况也比较复杂等,这些问题造成了足部受力部位的累计应力增加,最终导致足部的疲劳性损伤。一、足部常见的损伤 1.1后跟痛 长跑运动应前脚掌先着地,其意义在于充分利用足弓和踝关节的缓冲,将落地时对人体的冲击力降到最低。相反,如果跑步时后脚跟先着地,落地时的冲击力直接作用在后跟的相关结构上,就不能利用足弓的缓冲作用,踝关节的缓冲作用也大大降低。反复的、长时间的作用引起跟骨周围软组织退变及跟骨内压改变,最终导致后跟痛。 1.2前足痛 跑步时的后蹬阶段,前足所受应力超过了正常行走的数倍,极易造成前足横弓的劳损而导致前足痛。在马拉松运动损伤中,这种常见的疼痛是长期的、慢性的,最严重的部位是第三、四足趾的底部,有时也会扩展到邻近其它部位。 1.3应力性骨折 马拉松等超负荷训练中,应力性骨折(亦称疲劳性骨折)是相对少见的损伤,常见于第二跖骨。这主要是由于第二跖骨相对较长,所受应力较为集中所致。突发性超限度的用力,出现尖锐性疼痛且难以忍受,损伤-修复的平衡被打破,导致了应力性骨折。 1.4跟后滑囊炎 反复的、长期的、持续的摩擦和压迫使后跟部软组织劳损,导致跟腱止点周围的无菌性炎症。过紧的鞋子与后跟撞击,反复的提踵活动,均引起跟后滑囊炎。临床表现为后跟处局部肿胀,压痛明显,行走时症状加重。 1.5足底筋膜炎 马拉松这种连续高强度运动,使足底筋膜过度牵拉、充血、水肿,引起局部肌肉劳损,导致足底筋膜无菌性炎症。表现为足底肿胀疼痛,晨起下床第一步最为明显。用力按压足底近足跟处、被动牵拉脚趾或用脚尖站立,都会引起足跟疼痛。另外,鞋跟过硬造成对足跟压迫也会引起足底筋膜炎。 (以医院骨科运动医学中心/重庆市运动创伤研究所) 比超越自我更重要的,是平安归来。马拉松作为一个极限运动,不是为了和别人竞赛,而是为了自我挑战。因此只要能够安全完赛,便是最大的胜利。 但比超越自我更重要的,是平安归来。以下情况建议暂缓参赛 在做轻微活动时感到胸部中等程度疼痛; 有心脏病史,如严重冠状动脉病(心绞痛)、严重心律不齐等; 有高血压,吃了降压药血压仍超过/80毫米汞柱; 一周内患过感冒或其他不适宜症状; 以下情况,建议减少比赛 在运动量较少的情况下,感到疲劳; 对运动缺乏热情,食欲下降甚至运动时感觉恶心; 同样的运动量后,恢复的时间更多,效果也不理想; 静息心率和运动心率都有明显升高; 身体平衡感下降,伴随肌肉弹性减小; 整天精神萎靡,工作和运动效率低下; 运动后睡眠质量反而变差,易醒甚至失眠; 跑马拉松,你得有这些准备 1、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。 对于业余马拉松运动员来说,由于一般身体素质、专项身体素质和能力以及心理素质相对较差,容易在马拉松运动中引发不必要的损伤,所以赛前合理安排运动量和运动强度,循序渐进地训练是十分必要的;避免带伤、带病训练。 强烈不建议马拉松裸跑,无论你是不穿衣服还是零准备! 2、充足科学的热身 热身运动是全身活动的组合;先行活动肢体,为随后更为强烈的身体活动做准备,目的在于提高随后激烈运动的效率和安全性,同时满足人体在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。 3、正确的运动鞋选取 提高鞋本身的防护性能是预防足部损伤的重要措施之一。跑者应根据自身素质与足部情况选择跑鞋。 马拉松鞋可分为两大类: 1、比赛鞋。此类鞋较轻(单只重量不满g),鞋底比较薄,适合5公里20分以内的跑友;不适合初级或跑力不强的跑者。初级跑者穿比赛鞋,反而增加关节和肌肉的负担,容易引起腿痛。 2、训练鞋。鞋底较厚,较重(单只重量~g);吸收着地时的冲击好,稳定性好,不易造成足部疲劳,适合初级跑友,更适合体重偏胖的跑友。 患有足部疾患的跑友可在医生的指导下,应用功能性跑鞋进行调整。比如平足的跑者,在鞋底内侧腰窝处垫高7~10mm,以增强足纵弓支撑力,缓解跖腱膜牵引力;同时将鞋改制成柔软耐穿、有抗冲击的弹性大底与内底结构(包括后跟部分)的训练鞋,对预防足部及跟部的损伤起到重要作用。 感觉有任何不适,千万不要硬撑,放慢脚步、补充能量,或者向提供急救服务的工作人员求助。 另外,不建议跑“雾霾马”,雾霾中长途奔跑,后果你知道的。 北京治疗白癜风到什么医院好白癜风去哪里治疗最好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