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么是足跟痛? 足跟一侧或两侧疼痛,不红不肿,行走不便。又称脚跟痛。是由于足跟的骨质、关节、滑囊、筋膜等处病变引起的疾病。常见的为跖筋膜炎,往往发生在久立或行走工作者,长期、慢性轻伤引起,表现为跖筋膜纤维断裂及修复过程,在跟骨下方偏内侧的筋膜附丽处骨质增生及压痛,侧位X射线片显示跟骨骨刺。但是有骨刺不一定有足跟痛,跖筋膜炎不一定有骨刺。中医学认为,足跟痛多属肝肾阴虚、痰湿、血热等因所致。肝主筋、肾主骨,肝肾亏虚,筋骨失养,复感风寒湿邪或慢性劳损便导致经络瘀滞,气血运行受阻,使筋骨肌肉失养而发病。 原因 引起足跟痛的原因,一是退行性改变,二是慢性劳损。中老年人常有足跟部软组织萎缩和组织功能退化,使得局部保护能力降低,而且足跟部是承重较大的部位,容易发生慢性劳损,使得局部出现损伤性病变。走路时,足跟踩着硬物或足跟部着地过猛等都可导致足跟部的组织损伤,引起疼痛。长期负荷过重或韧带松弛会使跟骨的受力点发生变化,在受力点发生新的损伤和产生无菌性炎症时出现疼痛。骨质增生使跟骨骨刺形成时,反复挤压和刺激可造成局部炎症反应。通常,足跟部的软组织劳损和骨刺的形成并不一定就会引起足跟痛发生。许多时候是在劳累、寒冷、潮湿、久站、奔跑、身体超重、走不平的路、穿不合适的鞋等诱因作用下,肌腱韧带即会发生慢性反复损伤而产生无菌性炎症,出现渗出、水肿、粘连或滑囊形成,局部压力增加,于是引起疼痛、跛行。造成足跟痛的其他原因还有:跟骨骨折、跟腱滑膜炎、跟骨骨膜炎、跟骨下脂肪垫损伤、跗骨窦软组织劳损、跟骨结核、肿瘤等。 西医疗法 使用手术治疗方法。 中医疗法 足跟痛是一种常见病,以足跟肿胀、麻木疼痛、局部压痛、行走困难为特征。足跟痛又称跟骨骨刺或跟骨骨质增生。在中医学属于“骨痹”范畴,发病原因多与老年肾亏劳损,外伤和感受寒湿有关。日久或初起之足跟痛,选择众多祛风除湿、温经散寒、软坚消肿、活血镇痛的中药浸泡或者是外敷足部,不损伤皮肤、无毒副反应。 中药治疗 传统中医对足跟痛之症早有研究,隋代著名医学家巢元方称足跟痛为“脚根颓”,书云:“脚根颓者脚跟忽痛,不得着也,世俗呼为脚根颓。”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大医学家朱丹溪在《丹溪心法》中称之为“足跟痛”,须使用膏药。 膏药是祖国医学的一朵奇葩,古有“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,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,所异者,法耳”、“膏药能治病,无殊汤药,用之得法,其响立应”等说法。清代著名医学家徐灵胎说:“今所用之膏药,古人谓之薄贴。....治里者,或驱风寒,或和气血,或消痰痞,或壮筋骨,其方甚灵,药亦随病加减,其膏宜重厚久贴。”使用膏药对足跟痛有很好的疗效,老膏家的黑膏药由百年秘制配方结合现代高科技纳米萃取技术,精心熬制而成。纯中药、大组方、配伍精良,内含68味名贵中药,药力宏大;比如方中的金钱白花蛇、乌鞘蛇、金蝎、土鳖等,分别具有祛风除寒,镇痉止痛,通经活络,破瘀续骨的功效。藏红花、防风能活血通经,去瘀止痛,透骨草、千年健、秦艽等等这些名贵中药,都是治疗骨病的良药。老膏家黑膏药高效药物有效成分能透皮进入组织深部直达病灶,强力清除湿邪,改善软骨组织循环,疼痛等减轻。 |